穿城而過的龍津溪,是長泰縣的主軸溪,上遊還流經了大部分鄉鎮與工業區,沿岸潛藏著大量農業與工業汙染源。顯然,城市水環境治理若隻局限於城區,隻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。理應溯源而上,加強源頭整治。生豬養殖是長泰農業汙染大戶。
一組數據顯示,截至2015年9月底,全縣生豬存欄總數為近50萬頭。“生豬養殖過程中,排放了大量氨氮總磷,一頭豬產生的汙染物相當於8個人,長泰總人口不過20多萬。”林阿彪說,為此,生豬養殖作坊逐漸退出龍津溪流域,如今,全縣生豬存欄量約為25萬頭。與此同時,越來越多的養殖戶開始投身生態農業。湯進海是阪裏鄉石格村村民,去年,他從生豬養殖戶轉型,開展韭菜種植。“種植韭菜四五畝,年可創收10多萬元,等於是在生態氧吧裏淘金。”湯進海說。環保則成為企業進駐長泰的入場券。早在2012年,長泰便建立工業項目聯合會審機製。“要進入長泰,企業須先提交一個環評科研報告,由各部門聯合會審。”長泰縣發改局局長劉春明表示,“當地招商時,不僅考慮經濟效益,還設立了環保門檻,電鍍、化工、造紙、漂染等8大傳汙染大戶,早已被香蕉福利导航拒之門外。”
廈門宏發電子是國內最大、世界第四的繼電器製造廠商,曾計劃投資18億元在長泰建設生產基地。然而,宏發難過會審關。“生產電鍍環節存在汙染,企業又一直無法拿出解決辦法。香蕉福利导航不得不放棄合作機會,收回土地。”劉春明說。環評入場券隻是企業準入的第一關。“為了防止企業暗排偷排,香蕉福利导航要求工業區企業必須進行雨汙分流,統一廢水排放口,並在排放口設立觀察井,以便環保執法人員能夠實時監測到企業廢水排放情況。”林阿彪說,為了加強監管力度,長泰縣環保局還在各個鄉鎮設立基層環保站,,采購汙水提升設備,汙水提升器,並統一配備執法人員,日夜巡查,無縫監管。
新環保法實施後,當地汙染企業更是見識到了環保執法的“鋼牙利爪”。去年10月,當地開出首張環保行政拘留罰單:位於岩溪鎮的蓮東順發畜牧發展有限公司,將生化池內近1200立方米的養殖汙水直接外排,造成龍津溪下遊水質汙染,為此,其法定代表人被處以9天的行政拘留,並罰款2萬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