廣佛跨界河流、深莞茅洲河、汕揭練江、湛茂小東江,簡稱“四河”,是珠江口西岸地區、珠江口東岸地區、粵東地區、粵西地區目前汙染最重的跨市域汙染河流。在昨日下午的分組審議會上,省人大代表、省人大環資委主任委員陳耀光表示,省人大計劃年內聽取省政府關於“四河”治理的專題報告,並要求市、縣人大提早介入治汙工程的財政預算,確保資金及時到位。
泵業有限公司介紹介紹,“四河”在粵東、粵西各1河,珠三角2河,從汙染嚴重程度看,茅洲河可能是最嚴重的,但是廣佛跨界河流有16條,縱橫交錯,相對更為複雜。
泵業有限公司表示,以廣佛跨界河流治理為例,目前除了存在工程進度緩慢、資金不到位等問題外,廣州、佛山兩地都有各自的不足。
譬如,廣州方麵存在問題中比較突出的是汙水處理標準不夠高。關於處理後的水指標有23個,但廣州的某些指標還是定在劣五類的。“處理後出廠的水還是劣五類水,那怎麽可能達到四類水的排放標準呢?”
此外,汙水處理要求雨汙分流,陳耀光發現在廣州還存在雨水管、汙水管錯接的問題。譬如,一些家庭把陽台改成廚房,廚房的汙水未經處理就直接通過雨水管道排入河流。
泵業總經理謝薇指出,佛山方麵也存在一些問題,譬如汙水處理廠的處理規模不夠大而且很分散,造成汙水處理的成本很高。“廣佛兩地共同的問題,也是最大的問題,就是截汙管網的鋪設問題。”。
謝薇透露,省人大計劃今年內聽取省政府關於“四河”治理的專題報告,並在聽取報告後進行督辦和檢查。其中,環資委會根據廣佛跨界河流的整治方案要求,在重要的時間節點進行調研。同時,接下來將要求流域相關市、縣人大提早介入治汙工程的財政預算,保證資金及時到位。
處理後出廠的水還是劣五類,那怎麽可能達到四類水的排放標準呢?